自古以來就有鯛魚是海底王者的說法,因為它不但美味,外觀美麗,色彩也很鮮豔。鯛魚屬於鯛科,有真鯛、黑鯛以及血鯛。至於石鯛、甘鯛助聽器、金目鯛等並不屬於鯛科,但因為顏色也是紅色的,而且形狀類似,所以才以鯛來命名。鯛魚通常指的是真鯛,而日本自古就有「喜慶鯛」或「即使腐爛了也還是鯛魚」真金不怕「火煉」的用法,可見日本把鯛魚當作是高級魚。過去因價格昂貴,一般人少有機會吃到,但助聽器價格近年來養殖鯛魚相當普遍,大約占市面上流通真鯛的八成,只要野生鯛魚的一半價格就能買到;再加上養殖技術進步,養殖鯛魚的風味完全不輸野生鯛。鯛魚的美味是來自肌?酸、甘胺酸、肌酸、牛磺酸,即便不太新鮮,味道也不太會產生變化,所以才有即使腐爛了也還是鯛魚的說法。
助聽器(hearing aid)是幫助聽障者改善聽力不良狀況的裝置,最早期的助聽器是耳筒,其構造與用法類似平常的漏斗。進入二十世紀,依據近似電話的原理,有人設計出電子式助聽器,其內部主要有三大部分,一是麥克風(microphone),一是增波器或稱擴大器(amplifier),一是接收器(receiver),聲音由空氣振動而先經過麥克風,轉成電流,經過增波器放大後,傳進接收器,再把電流轉成聲波,使聽障者感應到聲音。1920年代,助聽器使用真空管,到了1950年代,為電晶體取代,1980年代,半導體晶片將助聽器的效能再進一步提昇。按照聲音傳導方式區分,助聽器分為空氣傳導式(air conductive)與頭骨傳導式(born-anchored)兩大類,大部分助聽器屬空氣傳導式,依其外型可大致再分成四種:1.口袋型,麥克風及增波器製作於一香煙盒大小的單元內,可置入口袋,以電線連接著插於耳道之接收器;2.耳掛型,將所有組件製作成一小型彎曲的單元,可掛於耳後,並以軟管插入耳道接收;3.眼鏡型,將所有組件置入較粗厚的特製眼鏡架內,以軟管插入耳道接收;4.耳道型,根據配戴者的耳道塑模,將所有組件置入一微小的單元內,可完全插於耳道中。